欢迎访问南阳市残联--高层关注官方网站~ 无障碍声明 | 邦邦听图客户端下载
高层关注您当前的位置为:首页>新闻中心 > 高层关注

关信平 | 新时代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治要求、价值导向和政策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一)

来源:南阳市残联 发表时间:2024-11-06 浏览次数:60

来源:残疾人研究公众号


作者:关信平,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残疾人社会政策。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对怎样认识残疾人、怎样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怎样做好残疾人工作做了大量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政治要求、价值导向和政策指导,对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将对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应从高度的政治站位出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加强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对照检查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存在的短板,谋划新时代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格局,积极为广大残疾人多谋福祉,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习近平;残疾人;中国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

本文框架预览

0 引言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的重要论述及其重大意义

    1.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1.4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残疾妇女、残疾儿童、残疾青年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及其重大意义

    2.1 强调了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同步发展

    2.2 强调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价值引领

    2.3 强调了加强残疾人民生保障的重点任务

    2.4 强调了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途径

    2.5 强调了在重点攻坚行动中补上残疾人事业发展短板

    2.6 强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科技应用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撑作用

    2.7 强调了促进残疾人事业国际交流的特殊价值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残疾人工作体系的基本要求

    3.1 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

    3.2 热情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

    3.3 要求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3.4 要求残联组织为残疾人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

4 认真学习领会和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

    4.1 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看新时代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

    4.2 从高度的政治站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

    4.3 从理论上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

    4.4 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

    4.5 要结合实际,以习近平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为指导,谋求新时代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格局

0 引言

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总体文明程度及发展水平。在我国,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重视并积极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我国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残疾人、怎样发展残疾人事业、怎样做好残疾人工作等重大问题[1],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总体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将会遇到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推动,需要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共同关心和积极参与。面向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本文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工作体系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加以梳理学习。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的重要论述及其重大意义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问题的实质是在生活和社会参与中存在着比健全人更多的障碍,其主要根源是长期以来人类社会在各方面的发展行动中对残疾人的忽视与排斥,使其无法与全体人民共同发展。人类及每一个成员在行动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但我们通过人类社会有组织的力量,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缩小或消除在生活各方面存在的障碍,在去障碍的进程中推动人类社会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但是,在人类社会去障碍的过程中常常忽略具有更多身心障碍的人,使得他们无法与其他人同步和同等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文明进展带来的便利,并导致在生活、教育、就业、出行、信息获取、社会参与等方面总是差一截、慢一步,进一步导致在社会中地位相对低下,成为“弱势群体”。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残疾人问题,首先要纠正对残疾现象和残疾人问题的不正确看法,从过去的“个人缺陷说”转变到“社会责任说”。其原理是,残疾人问题的产生主要不是由于残疾人自身的缺陷,而是由于社会的一些制度性和文化性缺陷,导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对残疾人的制度性忽视和文化性排斥,未能将残疾人包容其中。确立了残疾人问题的社会责任说视角,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论述的重大意义。

1.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2]”

这一论述是站在当代社会对残疾人认识的最高境界,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平等”和“重要力量”两个焦点议题上。从残疾人平等观看,总书记所强调的“平等成员”是指残疾人应该与全体人民处于平等地位。这种平等的要求既包含权利、机会和规则的平等,也包含结果的平等。就后一方面看,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很难消除在就业质量、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方面的个体性差异,但不能因为这一群体成员的“残疾”而导致其各种机会不足,进而导致残疾人整体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之间出现较大差距。进一步看,要达到总书记“平等成员”的这一要求,既需要残疾人更加积极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切实负起责任,有效消除社会中存在的制度性和文化性障碍,并向残疾人提供更多实质性的帮助。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两个“重要力量”集中体现了积极的残疾人观,即不应将残疾人简单地看成是社会的负担,而应该高度重视残疾人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他们对人类文明和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和重要贡献。从个体层面上看,绝大多数残疾人虽存在部分身心功能的残缺或丧失,而其他方面还具有或潜在巨大的能力。因此,积极开发和利用其潜能,完全可以使许多残疾人达到甚至超越一般健全人的能力。从社会层面上看,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如果能够将他们的潜能充分开发和调动起来,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3]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着重强调了残疾人的特殊性,即许多残疾人因其身心障碍而遭遇许多困难,因此应该将残疾人群体看成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并对其加以特殊的关心和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3]这段话体现了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从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政治高度提出了要关爱残疾人,让残疾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意味着这是我们党必须要承担的政治责任;二是两个“格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残疾人,关心他们的疾苦和困难,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三是强调了对残疾人的关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必然要求”,说明关爱残疾人不能只是出自于“慈悲”“怜悯”,而是主要出自于社会责任。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把重视保障和关爱残疾人看成是份内的责任和强制性的义务,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要让残疾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应该并且能够过上比其他制度下更好的生活。

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4]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应该是积极的,即发展残疾人事业不能仅仅是被动地应对,而是主动地解决残疾人问题。其中包括积极预防残疾,积极营造有利于降低残疾影响的良好环境,以及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通过能力提升、机会扩展和动机激励来实现残疾人自身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倡导了积极的残疾人事业观。首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激励残疾人积极向上精神。残疾人要获得平等发展机会以及平等的结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发扬残疾人自强自立、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既是每个残疾人努力的方向,更是中国积极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精神力量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2014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说到:“希望广大残疾人从自强模范中汲取力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为实现人生梦想、为实现我们的共同梦想而努力,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在新的征程上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古今中外,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自尊自立、奉献社会的奋斗事迹不胜枚举。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在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残疾人中涌现出一大批像张海迪那样的自强模范,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弄潮儿,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励了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他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2]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内容极大地激励了广大残疾人,鼓舞起他们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精神。有了这股精神,就可以更好地提升残疾人能力,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也引导进一步朝向积极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更加重视残疾人发展的动机激励,并由此带动更好的机会扩展和更大的能力提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残疾预防、残疾人健康服务和康复服务。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专门强调要“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5]。这些讲话体现了浓厚的积极残疾人事业观,强调通过主动的预防、康复去减少残疾的发生,降低残疾的负面影响,并通过更好的健康服务提高残疾人的人力资本。

1.4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残疾妇女、残疾儿童、残疾青年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

在残疾人群体中,部分人由于多方面不利因素叠加而处于比其他残疾人更加困难的境况,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爱和帮扶。习近平总书记清楚地看到这一问题,在多个场合专门强调了对这些特殊困难残疾人的高度重视。2020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二十五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强调了要格外关心残疾妇女等困难群体[6]269。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再次强调要关爱帮扶残疾妇女等困难妇女[7]。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内蒙古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特别强调“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8]”。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再次强调,要关心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9]。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在许多场合谈到要重视对低收入等困难残疾人的帮扶。所有这些讲话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特殊困难残疾人的特别关心和关注,这要求在做好残疾人保障关爱工作中,要特别重视这些特殊困难残疾人。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及其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对促进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论述。残疾人事业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在制度与规划设计、政策制定与实施等方面都非常复杂,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从党的政治目标高位出发,强调残疾人事业的价值引领,要求突出重点方向,并且在许多具体制度、政策、方案、重大活动等方面都做了重要指示,对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方向引领作用。

2.1 强调了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同步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宏观布局国家发展战略时多次强调残疾人事业在党和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高度强调残疾人的同步发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唐山考察时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事业、医疗卫生健康工作都是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10]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的关爱和对残疾人共同发展的要求。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因此应该与全国人民一起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但残疾人又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其自身的发展存在比其他人更多的障碍和困难,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帮助。“小康社会”这一中文特有的概念具有广泛的内涵,代表着特定阶段上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即在国家层面上全面摆脱贫困,达到中等发达程度;在民众生活层面上全面超越温饱,达到较高的生活水平。小康社会还要保障民众的就业质量、收入稳定,政府在教育、健康、养老、育幼、助残等方面提供较为充分的公共服务;还要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社会矛盾。所有这些都与残疾人有关,都应该将残疾人纳入其中,实现残疾人的包容性发展,在全国人民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一个也不能少”是这句话的关键之点。在宏大的国家发展和社会变迁过程中,残疾人容易因其受到的保障和支持不够而“掉队”。如果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出现了严重的残疾人掉队现象,就会影响这一宏大目标的有效实现。为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要高度强调不能让残疾人掉队,既不能让残疾人总体上掉队,也不能让任何一个残疾人掉队。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目标。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下,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前一阶段的发展中达到了这一目标。

进入新征程,我国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又有了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新形势下残疾人发展的目标也要随之而提高,从过去的全面小康提升到共同富裕。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1月30日致亚太残疾人十年中期审查高级别政府间会议的贺信中强调了我国“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政策目标[11]。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并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强调指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保护好残疾人权益,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12]这表明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坚强决心。2023年9月18日,丁薛祥同志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致词中进一步强调:“14亿多人口整体迈向现代化,残疾人不能掉队”“必须牢牢把握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必须牢牢把握推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残疾人是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13]

新时代新征程要让残疾人跟上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必须紧紧把握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这个主题。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14]350这段话被纳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的报告中,成为了党中央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纲领。2023年5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康复国际百年庆典致贺信,指出:“中国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15]这一完整表述从总体上看是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具体看应该从四个层次去理解和落实。第一个层次是要把握好残疾人事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一方面,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残疾人事业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第二个层次是要积极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残疾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残疾预防和康复、辅具适配、文化与体育、权益保障、社会工作以及各类残疾人特殊服务等。所有这些保障和服务共同构成了我国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的每个领域都很重要,因此要促进其全面发展。第三个层次是要重点推动与残疾人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通过推动残疾人参与社会保险,完善针对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让所有残疾人都能够过上稳定幸福的小康生活。第四个层次是要大力推动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服务,既包括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也包括专业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化的助残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力量所提供的关爱助残服务。

2.2 强调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价值引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首先需要有强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论述。首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强调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特定人群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16]380。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向指引,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引领。其次,习近平高度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为我国残疾人事业把握重要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着力解决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照顾好弱势人群的关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6]559,还强调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16]441。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价值导向,是在新时代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性引领,要求不仅要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而且要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增大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所获得的份额,不断缩小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这部分内容在中国残联八代会的党中央、国务院致词中被归纳为“坚持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最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这体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弱有所扶”的基本要求,也体现在一系列讲话中所提出的具体要求。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要实施精准帮扶,把钱花在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针对性帮扶上,使他们有现实获得感,使他们及其后代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7]90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针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加强帮扶,保障基本民生”[17]93。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了要重点加强对困难群众的保障。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刚开始的2020年2—3月,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不断地强调“要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对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群体,要加强走访探视和必要帮助,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14]97。“对因疫情防控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落实包保联系人,加强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必要帮助。”[18“]要保护妇女儿童,保护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保障人民基本生活。”[6]237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尤其是体现了重视关爱困难群众的重要价值方向,对我国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2.3 强调了加强残疾人民生保障的重点任务

残疾人事业发展既要全面开展,又要有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论述中重点强调了要加强残疾人的民生保障。首先,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就强调,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快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19]111。这些论述对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以及加强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专门强调了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这是当前我国残疾人民生保障的总体上的重点方向。再次,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强调了“我们积极发展养老、托幼、助残等福利事业”“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20]448,452。这些论述对完善我国残疾人福利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的指引下,过去十多年来我国残疾人民生保障有了显著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根据中国残联未公开资料,全国残疾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分别达到了90%和95%。另一个重要进展是全国普遍建立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到2024年第1季度,全国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人数分别达到了1183.6万人和1592.7万人[21]。此外,残疾人托养照护、残疾人康复与辅具生产、残疾人康复服务,尤其是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等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生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社会政策。要加强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保障与服务,仅靠政府重视和加强资源投入还不够,还应该建立和优化相关的体制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安排普惠性和特惠(兜底)性民生保障制度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善各项社会政策,努力提高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要针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加强帮扶,保障基本民生。”[17]93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们坚持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结合……在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实施特惠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22]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要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和“要完善兜底救助体系”,这些重要论述被写入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政治决议里。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要求对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我们应该守住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和发展的底线,优先和重点发展基础性残疾人事业,在确保维护残疾人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努力增进残疾人发展能力,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并逐步缩小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最终实现“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的目标。另一方面,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普惠性和特惠性的社会政策及社会服务体系,既要积极发展普惠性残疾人保障与服务体系,满足全体残疾人在就业、教育、健康、康复等方面共有的保障与服务需要,推动残疾人群体共同发展,又要集中一定资源重点向特殊困难残疾人提供特惠性的兜底保障与服务,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咨询服务热线

0377-12385
二代残疾人证查询 中国残疾人服务平台 后台管理入口
——河南省残联移动端服务——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与爱共行微信

    与爱共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