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阳市残联--法律维权官方网站~ 无障碍声明 | 邦邦听图客户端下载
法律维权您当前的位置为:首页>业务中心 > 法律维权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来源:南阳市残联 发表时间:2024-03-27 浏览次数:145

在脑卒中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康复治疗主要集中在肢体功能训练,往往忽略核心稳定性训练。《中国残疾人》邀请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相关专家,介绍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加入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文丨崔莉 王惠芳 


近年来,脑卒中患者日趋增多,而脑卒中存活者中有5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上康复治疗主要集中在肢体功能训练,往往忽略躯干及骨盆控制能力的训练,上海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以下简称“东方医院神内科”)在传统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于最早期介入骨盆及躯干部位核心肌群(包括腹横肌、多裂肌、髂腰肌等)及膝关节、肩关节的力量及控制训练,发现临床效果满意,患者能更早完成基本生活自理。


东方医院神内科在住院脑卒中患者中,根据自愿原则选择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入选标准:①第一诊断为一侧肢体偏瘫的初发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②生命体征平稳。③患者意识清楚,无严重的认知和感觉障碍。④无感觉性失语,能理解简单的动作性指令并能遵照执行。排除标准:①伴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②进展型脑卒中、颅脑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开颅手术及肿瘤患者。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及偏瘫侧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

加入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具体治疗内容如下。


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和体位转换、偏瘫肢体被动活动、上下肢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上下台阶运动、作业治疗等,每日2次,每次40分钟;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针对关键的瘫痪肌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分钟。以上治疗每周5次,共训练4周。


核心稳定性训练:


①首先进行腹横肌和多裂肌协同收缩训练:让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弯曲,双脚放于垫上,脊柱保持中立位(不拱起、也不软塌),腰与垫之间保留小间隙,深吸气并放松腹部肌肉,然后缓慢呼气,同时尽量内收腹部,感觉肚脐向地面移动,并保持该状态10秒钟,在保持下腹部紧张的同时能够自然呼吸,重复训练5~10次。期间治疗师指导患者一手置于脐上,另一手置于脐下,在呼气过程中通过手轻柔挤压下腹部,而腹部脐上部分则尽量保持平坦,即上腹不隆起。该训练不宜过分用力,同时训练过程中注意保持骨盆及背部位置相对固定。待患者掌握仰卧位腹横肌和多裂肌协同收缩要点后,再进行俯卧位、四点跪位、坐位、站位下腹横肌和多裂肌协同收缩训练。


②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嘱患者由仰卧转换为伸直双腿坐位的运动,以及从坐位到仰卧位的运动,以训练躯干屈曲肌群的向心,离心性收缩的控制性训练。患者双手交叉抓握,分别以健侧肩前伸,健侧骨盆旋转或患侧肩前伸,患侧骨盆旋转进行向患侧或向健侧翻身,以训练上部躯干旋转功能。双桥或单桥运动,应用Bobath球训练躯干的屈曲、伸展、侧屈及旋转的控制。


③骨盆控制训练,包括坐位骨盆左右倾斜及前后倾斜训练、双足并立位骨盆左右移动和左右倾斜训练、双足前后立位骨盆各方向运动控制训练等。


④肩关节控制训练以肩胛带训练为主:患者健侧卧位,治疗师一手放于肩胛骨下方,一手放于肩胛骨内侧指导患者完成肩胛骨周围的肌力训练。患者坐位,完成耸肩及肩胛骨内收训练等。


⑤膝关节控制训练:患者取立位,健肢放在台阶上,让患侧膝关节做屈伸练习,在屈曲15度左右时停住保持5~8秒,然后做伸直动作使其保持在5度屈曲状态。注意重心放在患侧下肢,避免重心前倾,适当辅助以防膝关节控制不佳。患者取立位,健肢放在前方支撑体重,患肢在后方做膝关节放松屈曲,为摆动相做准备。患肢在前,重心充分转移到患肢,在重心转移过程中膝关节由屈曲位自然伸展,练习重心前后移动时膝关节控制,避免膝反张。上述训练每天1次,每次持续40分钟,每周训练5天。共训练4周。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4周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核心稳定性训练

对脑卒中患者有积极作用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尽快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竞技体育中以躯干深层肌肉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逐渐应用于运动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领域。其中的一些方法应用于脑瘫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核心训练的“核心”普遍认为包括脊柱、骨盆以及腹部结构。而核心肌被描述为一个圆柱体,其中腹肌在前,椎旁肌和臀肌在后,膈肌在顶部,骨盆底肌在底部。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核心稳定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躯干部位,它还包括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稳定性训练。脑卒中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肌力、肌张力异常、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通路阻滞。


据国外相关研究,桥网状脊髓束中同侧性占80%,双侧占20%,躯干及骨盆姿势控制主要是由桥网状脊髓束自主作用的预备性姿势调整。而早期核心区域关键肌的训练可达到激活桥网状脊髓路的目的,进而提高患者躯干控制能力,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与ADL(日常生活能力)高度相关。ADL包括进食、如厕、洗澡、穿衣、行走等多个方面,其中大部分活动需要核心肌群参与才能完成,故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利于患者ADL能力恢复。


综上所述,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人体姿势的控制、站立、行走、平衡功能等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临床早期康复的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来源丨中国残疾人杂志社(ID:zgcjrzzs

咨询服务热线

0377-12385
二代残疾人证查询 中国残疾人服务平台 后台管理入口
——河南省残联移动端服务——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与爱共行微信

    与爱共行微信